兴趣是最好的老师
如果你了解人类大脑的基本构造,
就知道我们的大脑里同时住着“理性”和“感性”两个小人。
理性小人很高级,但感性小人更强大,
所以绝大多数时候,我们的行为都由感性主导,也包括接收信息。
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喜欢轻松愉快和简单的事情,
比如在读书或读文章的时候,我们往往更愿意听故事而不是听道理。
只要想明白了这一点,我想任何写作的人都会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。
比如先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“感性小人”的兴趣和注意,
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“感性小人”转达给“理性小人”,
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,两个小人都会很满意。
特别是讲知识、讲道理的书籍,最好不要随意堆砌抽象概念,让人感觉很高深,看得云里雾里的。
如果上来就摆图表、讲模型、说概念,或许“理性小人”没什么意见,但“感性小人”早就不耐烦了,
于是他拉起“理性小人”的手说:“没意思,我们走吧。”
“感性小人”的力气很大,所以说教式的写作很难吸引读者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成为“标题党”,
把人吸引过来之后,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,
这样,“理性小人”也会不满意。
比如采用像聊天一样的方式写作就会让文章显得很自然。
很多初学写作的人都过于把写作当成一回事,
写着写着就开始说教了,
实际上,若是你把写作当成是与一位老朋友聊天,过程就会变得不一样了。
你想啊,聊天是一件多轻松的事情啊,也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事情。
你在聊天的过程中必然不能显得太严肃,不能太高高在上,也不能只顾着讲自己,
你肯定得观察对方的感受,所以好的写作就是聊天,好的聊天也是写作。